Published on

Seed Project II: 自主攀岩計畫 - 金色山脈

Authors
  • avatar
    Name
    Ryan Chung
    Twitter
黃昏下的金色山脈(圖源:沈紘煬 1

目錄

乘載各登山社與業界人士的期望,海外攀登種子計畫 於 2022 年正式啟動。 我很榮幸能成為初選隊員,並於經歷半年的國內訓練後,正式獲得加拿大海外訓練的資格,以下是系列文目錄:

  1. Seed Project I: 種子計畫國內訓練
  2. Seed Project II: 自主攀岩計畫 - 金色山脈
  3. Seed Project III: 前進加拿大 - Canmore & Banff (待更新)
  4. Seed Project IV: 前進加拿大 - Columbia Icefield (待更新)
  5. Seed Project V: 前進加拿大 - Ha Ling Peak & Squamish (待更新)

感謝 山盟公益協會 TCMA 發起的活動與贊助,讓我能順利完成海外攀登的夢想。
若對我的登山背景有興趣,請參考我的 戶外活動簡歷

前言

完成種子計畫的國內培訓與甄選後,我們六人順利取得加拿大的訓練資格。 然而有在戶外進行過技術攀登的人都知道,一支隊伍能否順利完成路線,不僅是取決於攻擊手的能力,還有隊伍整體的默契。 例如繩索管理、遠距離溝通、工作分配等,這些因素都會大大影響過地形的效率。

有鑑於此,我們自主規劃了一系列攀岩計畫,例如去北投熱海岩場練習不同岩質的單繩距上攀、去谷關德芙蘭岩場練習多繩距傳攀以及斜板和裂隙等路線、去南湖南峰進行高山 Alpine Rock 攀登。

德芙蘭岩場「崇高之地」裂隙攀登,推薦 FB 社團

南湖南峰作為高山百岳被世人所熟知,然而鮮少有人知道,在偏離主要路徑的谷地內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小木屋。 南湖南峰小木屋座落在南湖溪源一帶,明明鄰近熱門路線,卻又與世隔絕。 我曾在 2018 年縱走北一段時路過此處,對其幽靜印象深刻。

巧合的是,同年戶外攝影師沈紘煬、黃柏雯,以及攀岩好手林銘麒等人為了開發台灣高山攀岩路線,也來到此地進行勘察。 兩年後,加上「台灣肌器」楊礎豪,大大們再次來到此處開發攀岩路線,並經由攝影美照將其發揚光大,命名為 金色山脈1

這幾年來,南湖南峰越來越受到台灣戶外攀岩圈的重視。 許多團體造訪此處,這裡路線豐富卻又尚待開發,各種程度的攀岩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岩壁,在記錄中留下自己的名字。 登山家張元植將其稱作台灣「高山技術攀登的文藝復興時代」,更多介紹可以參考隊友王一訢的影片紀錄。

一訢再度來到金色山脈時(非本次),做了豐富的影像紀錄

這次我們總共安排五天行程,由我們其中五人先出發,一訢會跟他的繩伴另外會合後加入。 主要目標是拆成兩個繩隊,依據 guide book 各自攀登或發掘有興趣的路線。

行程紀錄

時間: 2023/04/01-05
成員: 蘇峻毅(蘇蘇)、陳奕澤、高堂宇、李庭安、鍾其融,王一訢自行亂入
技術裝備: 兩個繩隊

  • 主繩 2 條
  • Cam 約 4 組 (共23支,包含 DMM Dragon 0-4、WC 0.4-3)
  • Nut 約 2 組 (共19支,包含 BD 4-11、DMM 1-11)
  • Nut tool 2 支
  • 60cm alpine draw 20 個
  • 120 cm sling 4 條
  • 240 cm sking 2 條
  • 普魯士輔繩數條
  • 單向滑輪一個

行程:
3/31 D0: 台北集合 ⭢ 武陵商店
4/01 D1: 武陵商店 ⭢ 勝光登山口 ⭢ 下切南湖溪 ⭢ 南湖溪山屋附近空地
4/02 D2: 南湖溪山屋 ⭢ 南湖南峰 (中午) ⭢ 攀岩 ⭢ 南湖南峰山屋
4/03 D3: 輕裝至附近攀岩
4/04 D4: 輕裝至附近攀岩
4/05 D5: 南湖南峰山屋 ⭢ 南湖溪山屋 ⭢ 勝光登山口 ⭢ 回程

記錄:

3/31 D0: 台北集合,開車至武陵商店休息(便宜舒適又附餐,也可以在這裡補給,大推!)

攀岩器材一桌擺開很帥

4/01 D1:
吃完早餐後大家悠悠出發,開車停在勝光登山口附近,走 710 林道進去。 9 點經過 5.1k 高繞處,出於好奇我們直接往前查看 6k 崩壁。 現場其實有架好繩可以輔助通過,也有比較短的高繞路可通行。 我們重裝直接通過,但對於沒有過地形經驗的人來說確實頗有風險,腳下石頭破碎,要非常小心。

2022年 6k 新崩壁,地質破碎不建議通行

過崩壁後就可以從以前的傳統路上松風嶺,路況很好但還是很陡。 之後行程與其他人雷同,便不贅述。 今晚登山客很多,我們決定紮在南湖溪山屋斜前方的小空地,不與他人爭位。 松針柔軟,兩張天幕搭起來舒舒服服。

4/02 D2:
隔天一早出發,中間在夫妻樹營地休息一小時,約下午兩點抵達南湖南峰附近的草原開闊處,往北可見谷地和岩壁,我們的目標已近在眼前。 南湖南峰目前共有五區,分別為 金色山脈(a)南雅奇岩(b)巴比倫塔(c)王冠峰(d)引路人(e),有數條相當不錯的經典路線。

從山屋回望南湖南峰主要攀登區域(圖源:沈紘煬)

我們拆為兩隊,蘇蘇、奕澤決定去爬金色山脈中最經典的「南峰鯊魚鰭 5.5」,這是一條垂直落差超過百米的瘦稜路線,路線單純、視野良好,非常適合作為入門練習。 奕澤選擇一道看起來很陡實際上一點也不緩的岩壁開始直上,我、堂宇、庭安則從旁邊稜線迂迴向上。 兩隊各自隨意攀登,約 1-2 個繩距後於中間平台會合。

(左) 南峰鯊魚鰭,圖源:沈紘煬 (右) 奕澤起攀,目測超過 5.5

會合後,蘇蘇那隊決定往稜線正路上前進,我們則一路 runout 至稜右,沿著圓柏與碎石向上,看能不能發現有趣的東西。 果不其然,這裡剛好有條一人寬的裂隙,整路煙囪向上別有一番趣味(體感5.5以下)。最後我們約在 6 點多登頂,夕陽已經快下山。 兩隊趕緊將裝備收一收,摸黑下去南湖南峰山屋過夜。

(左) 鯊魚鰭稜右的裂隙 (中) 庭安翻出裂隙 (右) 奕澤與蘇蘇在遠方攀登鯊魚鰭

4/03 D3:
隔天一早出發,我們穿越森林和巨石,回到金色山脈下的大片碎石坡。 這次我們交換繩隊成員,由我跟蘇蘇組成兩人繩隊,奕澤、庭安、堂宇組成三人繩隊。

他們選擇攀登鯊魚鰭左側另一條經典路線「隆路 5.6」,這是一條內角斜板,也是林銘麒等人最早來南湖試爬的路線之一。 我們選擇退到肯龍稜那側攀登「神奇岩洞 5.6」,這是一條實際長度非常短的煙囪路線,前段幾乎可以 solo。 進入煙囪地段後我放了一個身上最大號的 cam,便心滿意足的翻上煙囪頂,全程大概 2 個繩距即可,完成後大概中午。

(左) 神奇岩洞 (右) 隆路,圖源:沈紘煬

我們將著往下回到碎石坡頂,發現奕澤他們還在半路,便決定跟蘇蘇從左邊的岩階上去幫他們拍照。 第一個繩距 25m 約 5.5,上到小平台後受限於隆路的岩稜,看不到隔壁的朋友。

「那我們繼續往上吧。」Runout 了第二個 25m 的繩距,中間要翻懸岩有點不放心,我還偷塞了一顆 cam。 架好固定點後,我跟蘇蘇開始討論起來。眼前是外傾裂隙,往上走似乎可行,但似乎會離隔壁繩隊越來越遠。

「看起來好像有點垂直...」我看著第三個繩距,心想著要不要從野跑鞋切換成攀岩鞋。 最後感性上覺得好像還可以接受,硬著頭皮直接上去了。結果越爬越破碎,最後 5-10m 一直噴落石,拿著岩楔挖了很久找不到地方放,久違的讓人覺得像在爬瀑布。

「不建議攀爬。」蘇蘇上來後的評語,看起來怨念頗深。
感謝他願意包容我一直踢落石下去,討論後認為難度約落在 5.9-10。

(左) 奕澤先鋒隆路,我們決定從左側岩階上去 (右) 我與蘇蘇攀登新路線 (尖尖處為肯龍稜頂),感謝一訢賜照

4/04 D4:
今天是攀岩最後一天,我們決定探索其他區域。 往 b 區前進的過程中必須穿越杜鵑混合林,路線不甚明朗。 走著走著我發現往 a 區看去,岩壁中間有個很像 hanchor 標誌的岩洞,決定過去看看。

在 hanchor 岩洞內往外可以清楚看到王冠峰

上稜後剛好可以接到北一段的傳統路,從訊息得知蘇蘇、奕澤已結束 b 區攀登 2,跑去爬「直上王冠 5.9」。 於是我們決定從傳統路一路切過去,繞過巴比倫塔的後方,直接抵達王冠峰。

幸運的是,王冠峰東側非常簡單,可以一路 solo 至接近峰頂。 最後 5 米是一道接近垂直的內傾岩壁,有一條直裂隙可以放小號的確保。 待庭安上去架好繩,我們輪流上去看風景,順便等待另外兩人會合。 大約下午 5 點蘇蘇等人也抵達王冠峰,大家一起回去溫馨的小木屋。

(左) 蘇蘇與奕澤選擇直上王冠 (右) 我穿著碩士畢業袍走後門溜上王冠
夕陽下從王冠峰回望巴比倫塔,終於有金色山脈的感覺

4/05 D5:
今天我們 5 人啟程下山,一訢則留在這多爬幾天,也開闢了不少新路線 3。 我們約 8:30 離開山屋谷地,並趕在晚上 6 點前抵達停車處,順利在收攤前吃到路口烤香腸。

這次的自主攀登之所以那麼順利,除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辦法傳攀 leading,更重要的是過去數個月的體能訓練,讓我們能夠在一天半內輕鬆抵達南湖南峰。 過去數天我們嘗試了不同的人員組合與路線型態,不僅對高海拔傳攀流程更熟悉,也在開發新路線的過程中找到許多樂趣。

前至後排右到左:堂宇、奕澤、蘇蘇、其融、庭安、一訢、道暄
高砂義勇軍於南湖南峰山屋內合影(圖源:道暄)

Next: Seed Project III 前進加拿大 - Canmore & Banff (待更新)

Footnotes

  1. 沈紘煬 Hongyang Shen, "Nikon Z7 x 阿爾卑斯式攀登:合力挑戰南湖金色山脈", https://www.coolpix.com.tw/article/Zseries/283 2

  2. 蘇峻毅 while.walking_, Instagram B 區新路線 貼文一貼文二貼文三

  3. 王一訢, "解鎖 Alpine 潘朵拉魔盒", FB 貼文